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科研进展
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游劲松/谭光映课题组Nat. Commun.:稳定非环状Cp*Ir(II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偶联反应中的反应性研究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5-26

Ir(III)配合物在有机金属化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其中,Cp*Ir(III)配合物可大致分为环状和非环状两种类型。尽管关于两类配合物的研究几乎同时起步,但对于非环状Cp*Ir(III)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却远远落后于环状配合物。较低的结构刚性使得非环状Cp*Ir(III)配合物通常具有较差的稳定性。此外,非环状Cp*Ir(III)配合物的合成往往需要复杂的合成步骤和外援配体的加入。这些原因严重限制了关于非环状Cp*Ir(III)配合物的研究和相关的应用开发。

近日,游劲松教授/谭光映研究员团队揭示了一种高效构筑各种稳定的非环状Cp*Ir(III)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利用商业可得的芳香醛类化合物作为原料与[Cp*IrCl2]2发生铱化反应,可直接一步获得一系列稳定的非环状芳基 Cp*Ir(III)(CO)Cl配合物,这一过程中芳香醛脱羰产生的一氧化碳作为配体稳定金属配合物,无需外加其他配体。生成的芳基 Cp*Ir(III)(CO)Cl配合物具有优秀的反应性,可与芳基/烯基硼酸、芳基/烷基镁试剂、芳基/烷基锂试剂、芳基锌试剂、芳基硅试剂、芳基锡试剂、端炔、羧酸等多达八种亲核试剂发生转金属反应,生成芳基-Ir-烷基,芳基-Ir-芳基,芳基-Ir-烯基,芳基-Ir-炔基,芳基-Ir-酰氧基等五类二有机铱配合物。随后作者对这些二有机铱物种进行了循环伏安测试和电化学研究,最终通过电氧化的方式实现了这些二有机铱配合物的还原消除,成功获得了相应的偶联产物。基于对这些有机铱配合物的当量转化的研究,作者成功发展了Cp*Ir(III)促进/催化的C–CC–O偶联反应。该结果为铱参与的偶联反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平台,为开发新的三价铱催化的偶联反应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以 Persistent acyclic Cp*Ir(III) complexes and their reactivities in cross-coupling reactions”为题目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四川大学为第一单位化学学院谭光映研究员和游劲松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吴祎民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四川大学的经费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9817-9

 

上一条:游劲松/宾正杨课题组JACS:多环芳烃类窄光谱发光材料的芳香性定域效应

下一条:朱剑波教授团队Nature Chemistry:通过立体和序列控制聚合构建性能可调可循环聚合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