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热烈祝贺!化学学院3个项目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9-01

828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隆重表彰为我省科技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会上公布了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3个项目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创历史新高!游劲松教授项目团队荣获2024年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王健礼和赵海波教授项目团队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http://www.scu.edu.cn/__local/7/02/B5/B81A79308D33EE1A86B6429E6DD_197F6618_61D87.jpg

获奖项目情况简介:

项目名称:基于氧化偶联的有机光电材料合成化学基础

项目完成人:游劲松、杨宇东、兰静波、高戈、谭光映

主要完成单位:四川大学

项目简介: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是先进电子材料产业的关键基础,已成为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战略高地。然而,我国先进电子化学品长期依赖进口,自给率严重不足,亟需从合成化学这一“根”上推动“01”的原创性突破。本项目针对有机光电材料核心共轭骨架高效、多样性构建的难题,提出利用(杂)芳烃间C−H/C−H直接氧化偶联反应的创新理念,揭示并验证了(杂)芳环高选择性氧化交叉偶联的“电子差异原则”,并进一步发展了“螯合导向作用构筑稠(杂)环策略”。该策略有效避免了传统偶联反应中的预官能化步骤,解决了C−H/C−H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区域选择性与化学选择性问题,突破了国际上不同(杂)芳环间难以实现高选择性直接交叉偶联的认知。这一系列创新为新型有机光电材料开发提供了变革性合成路线与设计策略,奠定了关键的合成化学基础,实现了方法学与材料开发的协同推进。

项目名称:重型柴油机污染排放控制催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项目完成人:王健礼、徐海迪、陈启章、冯锡、陈耀强、原新涛、赵明、谈秉乾、王瑞芳、雷春青

主要完成单位:四川大学、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恒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资助下,围绕重型柴油机国四至国六标准,特别是对满足国六标准的系列催化剂开展创新研究:1. 独创多活性中心催化剂,提高氧化效率,实现了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氧化。2. 首创三维网状cDPF催化涂层技术,提高PM捕集效率,攻克了PM排放超标的行业关键难题。3. 首创高效净化NOx的混晶分子筛催化剂,突破跨国公司专利壁垒,实现了SCR自主可控。

项目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7项、美国专利2项;主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建成600万升/年催化剂生产线,近三年销售61亿。主要供应玉柴、一汽和云内等头部企业。基于本项目孵化的“中自科技”已于2021年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培养国家级人才4人。

项目名称:火灾高危场所有机高分子泡沫高效防火阻燃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完成人:赵海波、陈明军、颜渊巍、王俊胜、葛欣国、曾富容、刘博文、胡再银、商珂

主要完成单位:四川大学、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华大学、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简介:

有机高分子泡沫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应用量大面广,但其固有的易燃性成为了火灾隐患的重大源头,特别是在人员密集商业综合体、各类交通工具以及电网等火灾高危场所,由其引发/参与的重特大火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然而,传统阻燃技术主要关注抑制点燃,忽视了火灾中烟毒和高温的致命伤害。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项目支撑下,本项目系统性开展了“抑烟减毒-阻燃降热-高温防火”的自主创新,提出了催化大分子高温重排抑烟减毒新原理,发明了多孔防火抑热阻燃涂层构建新技术,创制了耐极端高温环境的防火隔热高分子泡沫类新材料,有效解决了火灾高危场所有机高分子泡沫高效防火阻燃关键难题。项目核心技术已在轨道交通、电网设备、建筑建材、动力电池等领域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应。

下一条:以“容”汇情,共叙山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1991级本科毕业30周年同学会

关闭